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土耳其宮女》 - 簡介

當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高潮接近尾聲時,一部分青年藝術家發起了攻擊,試圖否定繪畫本身及其內容,主張要以新的傳播工具--表演、電影、電視和錄影活動--來代替繪畫。可是,這些傳播工具畢竟不能屬於美術範疇,於是又有一些藝術家指出繪畫的含義將突破既定的特徵,可使繪畫繼續發展下去。這些人便把圖畫、攝影等原始素材拼合起來,作成繪畫。這方面在美國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賈斯帕·約翰斯(1930~)和羅伯特·勞申伯格等。
  
50年代末,當這兩位美術家的作品公展時,引起了社會極大的義憤。他們利用廢品、實物、照片等組成畫面,再用顏色作些拼合或塗繪,其目的是要打破傳統的繪畫、雕塑與工藝的界限,把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東西,甚至廢物與垃圾也當作素材而加以利用,他們的藝術創作與波普藝術(一譯流行藝術)不可分割。1985年來我國展出過其主要作品的羅伯特·勞申伯格,便是這種藝術的重要代表。
  
羅伯特·勞申伯格曾是德裔美國畫家約瑟夫·艾伯斯的學生,原名密爾頓·勞申伯格,1925年10月22日出生於德克薩斯州的阿瑟港,1942年秋,入奧斯汀得州大學藥學系,但他缺乏研究醫藥的興趣,被迫退了學。二次大戰期間,勞申伯格參加了海軍,在聖地牙哥海軍醫院當護士,後又在加州各地的醫院工作了兩年多。一次,他去聖馬利諾的亨廷頓圖書館,見到了英國畫家庚斯博羅的《藍衣少年》,啟迪了他從事繪畫的智慧。1945年退役後,即進了堪薩斯市立美術學院,1948年去巴黎朱理安藝術學院讀了一個很短時期--因不會說法語。在該學院結識了他後來的妻子、美國學生蘇珊·維爾,他們一起返回美國。不久,便投入在美國黑山學院任教的包豪斯老畫家艾伯斯的門下,成為這位抽象構成派畫家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在紐約市中心曼哈頓,每星期要扔掉上百噸廢品,勞申伯格的藝術條件是,只要被認為有價值的廢物,都可作為藝術素材:硬紙板、瀝青、員警用的柵欄、一只鳥的標本、一把破傘、一面掛鏡、弄髒了的明信片、空罐頭、自行車輪、石頭……這些廢物被重新膠合在畫面上,再施以各種顏色,有的尺寸很大,可構成立體雕塑。除了剪貼、拼接等手段外,還可描繪、噴漆、揮灑顏料、任意裝配……勞申析格稱他的藝術是"混合藝術"。 起初他只是作些平面造型品,用只需幾個美分就可購一桶的雜牌油漆來潑灑或濺畫;後來利用廢物進行組合,使作品"立體化"。如他於1955年完成的一件轟動輿論界的《床》,他把自己的一床棉被撐支在一個畫框上,加上一個枕頭,然後用顏料塗灑上去,讓顏色自如地流淌下來。作品展出後,一些最善於解釋他的作品的評論家把這件《床》作了暗示性的闡述。我們這裏欣賞到的《土耳其宮女》,也曾來我國展出過,但在50年代,美國評論家認為這件作品存在著記憶的密碼。
  
《土耳其宮女》在這類畫題曾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和後來的野獸派畫家馬蒂斯偏愛的裸體題材。勞申伯格取用其意,用一個貼著一些現代照片和古典裸體畫的盒子,接在一根棍子上,象徵一個人體。棍子被插立在一個枕墊上搖擺著。在盒子的頂上,立一只雞的標本。法國觀眾立即會聯想到一個法文俚語:把情婦稱作昂貴的雞。這件作品顯然有著對現代生活的某種諷刺。 勞申伯格的"混合藝術",在某些方面接近於馬塞爾·杜桑的"現成品"藝術,不過,勞申伯格多了一層隱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