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諾爾德《最後的晚餐》

【名稱】諾爾德《最後的晚餐》
【類別】油畫 、 名畫
  
【年代】1909年
  
【作者】諾爾德
  
【規格】107x86釐米
  
【屬地】哥本哈根國立美術館藏 [4]

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1867—1956)是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他的藝術典型地體現出德國表現主義追求“內在衝動”渲泄的藝術傾向。他的畫注重情感表現,色彩濃重,造型簡潔,人物動態強烈。他以激越的情緒所描繪的那些極富戲劇性的宗教高潮場面,充滿了神秘感與象徵性,滲透著中世紀式的狂迷之情。
  
諾爾德出生於德國石勒蘇蓋格的諾爾德,原名埃米爾·漢森。1904年起他改用故鄉的名字,並以此在畫上簽名。他起先做過素描教師,1898年起專攻油畫,並對印象派畫風情有獨鐘。他以印象派的技法作畫,畫面色彩明快強烈,呈現出某種神奇的光感與張力。1906年,諾爾德應施密特的邀請加入橋社,然而孤僻的性格使其一年多之後便離開該社團,轉而沉迷在他那獨特的充滿宗教幻想的表現主義藝術天地之中。在創作上,諾爾德認為“沒有什麼固定的藝術標準。藝術家得根據各自的天性和自己的本能進行創作。”他的很多作品,都充分體現了那種表現“內在需要”的藝術追求。根據赫伯特·裏德的說法,這種所謂的“內在需要”,即“無言的洞察力,不可名狀的直覺,基本的情感,以及所有組成‘精神生活’的東西。”(赫伯特·裏德著,劉萍君等譯:《現代繪畫簡史》,第133頁)在諾爾德的作品中,最令人關注的是那些宗教題材的畫作,這些畫構圖強烈,筆法豪放,滲透著亢奮、狂熱的宗教情緒。而最為顯著的,是畫中的濃重、耀眼的色彩。諾爾德把色彩當著音符,用以表現畫面上那些“相和諧又相抵觸的音響和和絃”。在他看來,色彩具有獨立性價值,其本身就是“內在需要”的重要的視覺表現因素。他慣以強烈對比的色彩,在畫中表現某種奇異的視覺效果,使畫面飽含濃重而熾熱的感情色彩。
  
諾爾德作於1909年的《最後的晚餐》,充分反映了他的繪畫風格。該畫表現的是古老的宗教主題。畫面的正中央是基督的形象,周圍環繞的是他的門徒。所有形象都緊密地擠塞在這個虛幻的正面空間裏。這些形象被畫家進行了變形或誇張的處理。一個個仿佛骷髏和麵具一般,鬼氣森森,令人不寒而粟。在這幅畫上,基督頭髮及人物衣服的紅色,有如火炬一般在背景的陰影裏閃爍,而人物面部的黃綠色則與其形成對比。紅色的躁動及狂熱,與黃綠色的壓抑和低沉相互襯托,從而強化了畫面的騷動不安和不祥之感。那種災難將至的感覺,在這裏幾乎達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在這幅畫上,畫家使色彩的情緒化表現達到了某種極致。諾爾德以神秘的及象徵的表現手法,將這幅宗教畫表現得富於精神性,使早期基督徒的心醉神迷,在這裏得以復活。
  
畫中的原始意味,顯示出比利時畫家思索爾的某種影響。它使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思索爾畫上感恩節行列中的人物形象。事實上,諾爾德對原始藝術的興趣由來已久。而他1911年與恩索爾的謀面,則使這一興趣進一步得以加強。1913年,他應邀參加考察隊前往南太平洋,留在那裏作畫數月,並且盡心研究土著居民的生活習俗,努力追尋自然本源,感受原始的純樸魔力。1927年,他的大型回顧展在德累斯頓舉行,並且出版了紀念文集。
  
諾爾德是一位多產的畫家。除油畫外,其木刻作品亦相當出名。不過,其藝術道路並不一帆風順。與多數表現主義藝術家一樣,他的繪畫被納粹政權定為“頹廢”一類,而備受責難。1937年,他的千餘件作品遭到查封,他本人也被禁止作畫。1943年,其柏林的畫室被毀。直到1946年,他才得以重操畫筆,恢復其創作。1952年,他在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版畫大獎。作為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者之一,諾爾德對眾多後來的藝術家,曾產生重要的影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