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兒子來電話了

昨晚兒子來電話了,八點半,來自新疆巴音郭楞。
  每到晚八點過後,他媽耳朵就豎的老高,不是聽貓兒扒盤子偷吃,也不是聽老鼠在哪兒窸窸窣窣鬼鬼祟祟,而是入神手機的鈴聲。我也躡手躡腳,處處小心,把噪音放至最小,時不時瞄瞄放在茶几上的手機。
  他們那裡跟我們這裡的時差相差兩個多小時,八點半相當於我們這裡六點左右,前向時九點半是我們屏聲靜氣的時間,現在日天漸長,相應提前了。
  他們那裡打次電話不容易,自己不允許用手機,打電話要申請批准的,網絡更是切斷,因為去年的新疆暴亂的原因。
  還是初三接到兒子的電話,十幾天了,應該要來了,電視聲音開得很小,心都放在那個手機上。幾乎每到晚都要對他媽說:「今晚兒子肯定來電話」。
  兒子在馬蘭,馬蘭在什麼地方?馬蘭在新疆烏魯木齊巴音郭楞,那是一片戈壁灘,因開馬蘭花出名,更因1664年10月上空一聲巨響出名,那聲巨響全世界都聽到了,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聽到後說:我的腰桿更硬了。那是原子彈的聲音,張愛萍將軍率領的一支神秘部隊於那個神秘的地方爆出來的。
  馬蘭一直是神秘的,以前是因茫茫的戈壁灘,後因是中國的核武器實驗基地,世界冷戰結束後它又是中國高精尖武器研發基地,直屬1996年成立的總裝備部。
  兒子接到入伍通知書後不但出發時間之急令人不可想像,統共只有40個小時,因此我寫了《四十小時記》以紀。而且到什麼地方誰也不知道,問誰都是搖頭,因為他去的地點是代號。後來專列快到蘭州的時候才告訴我們。
  只是代號,我們不心裡免惶惶,甚至有點恐懼,問問兒子有何感受,他直直地往我們搖頭,我們知道,他不願意說出來。
  馬蘭也成了條件艱苦的代名詞。
  但從前幾次兒子的電話知道,現在的馬蘭賽江南,風景秀麗,我們相信是真的。只不過寒冷,整個冬季都是零下十幾度二十幾度。
  那裡的情況兒子不說,我們知道,這是保密的需要,可我什麼都知道,比他曉得的多,因為,我一有時間就搜索「馬蘭」,何止千次,因為,那裡有我的兒子。
  天冷,他媽先上床了,我在鍋上洗刷。
  「快,電話來了!」她急切地喊我。
  其實我也第一時間聽到了,來不及開潮濕的手,一個箭步,是的:巴音郭楞!
  天冷,手又潮濕,更抖,亂亂忙忙打開鍵。
  顫抖的喉嚨模糊了幾次才調整過來,那邊也在調整。好不容易完成了初步的問候。
  「媽媽呢?」當然首先問媽媽。
  「媽媽在被窩裡呢,我們這裡爛天好長時間了,今天格外冷,你媽鑽被窩了」。
  想讓你媽一塊聽到,摁了幾次免提鍵,可怎麼也摁不靈,又怕摁關了機,不敢再摁了。只好俯下身來靠著你媽,也好讓她聽著。
  他說他新兵訓練快要結束了。
  「沒有瘦,人家吃一碗,我吃三碗。四菜一湯,有時六菜一湯,比在家吃得好,呵呵」只聽他快樂地說。
  「有沒有新鮮蔬菜吃啊?」
  「沒有,都是從南方拉過來的,冷藏的,肉多呢,豬肉、羊肉什麼肉都有」。
  問他有沒有韭菜之類的的,他說沒有,等拉過去就爛了。
  問他適應不適應的,他一口氣地說好。
  年輕人就像楊柳,插到哪,就在哪生根發芽,哪怕戈壁灘。
  他說新兵生活快要結束了,各項指標都達到,單槓雙槓引體差一點,因為胖了點,下個星期就要下連隊了。
  兒啊,罷了,你能輕鬆總結這三個月,罷了。誰都知道,這三個月是非常苦的,體能訓練、毅力訓練、各種條令訓練,一般的人都喊吃不消的。
  我們前莊上就有一個,在新兵連裡吃不下那個苦,鬧情緒,最後絕食,家長著急,到處求人,部隊也無奈,只好把他遣回。鬧了一個笑話,也給人對「新兵連」增加了恐懼。
  你能輕鬆過來,用你班長打過來的電話說,你幾乎已換了一個人,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欣慰了,我們有何求?父母能看到子女快樂地成長,能在艱苦環境驚下進步就夠了,就足夠了。
  「爸爸,到連隊老兵會不會欺負我啊?」兒子聲音突然小了下來。
  「呵呵,哪能呢?你處處主動就行了」我開導他,「就像你們上學的時候,班上來了個新生,他尊敬你們,主動團結你們,你們還會欺負他麼?」
  他聽了呵呵地笑了,一個新來的只有你看他不順眼他才會「弄他兩下子」的。
  「哦,爸爸,你為我寫的書我已看了好幾遍了,我們班長指導員都跟我要了看,戰友們還搶著看呢」。
  他說的為他寫的「書」就是我的那個《我家有兵兒——四十小時記》,連同博友們的跟帖一同打印的,有三萬多字,字大,又是單面的,裝訂起來是厚厚的一本,還請向翔設計了封面,是像個「書」的樣子呢。他說好多戰士看了都落淚了,他也落淚了。是啊,寫的作者——他的爸爸,就是落著淚寫的。
  「爸爸,您把您發到我空間的文章多打印幾份給我寄來,我想看。我更希望您能出書,可我知道需要一筆錢,等以後再說吧」。
  說這話的時候有些愧意。在家的時候,我寫的文章是不大看的,我發到他空間裡也是勉強看,現在多少有點悔意和愧意。
  出書的事,是指去年09年,在許國江老師牽頭下爭取的十個書號,配合市裡文化部門為紀念建國六十週年而出叢書一事,當時有我一個書號,可需要一筆錢,再加上我沒有那個時間修改,也沒有時間把兩個未完成的中篇續完。這個事被兒子知道了,他當時有點可惜,剛才他還略帶惋惜地婉轉提起。
  好啊,想看,想看我寫的,好啊,我明天就著手。
  書名就叫《家書抵萬金》吧,親情篇作為第一部。寫他的,寫他媽媽的,寫家庭的整合起來好像也有十幾篇呢,構成「書」了,呵呵。
  電話裡兒子問了旮旮旯旯,外公外婆的身體,店裡的生意,還有我開的網店的進展。用他外婆的話說,比一個大人還懂得關心和體貼。
  看來,兒女離開父母更能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等兒子的電話成為我們家的頭等大事,一個月來一次也天天準時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