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小學生剪紙的特點

剪紙是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也是小學藝術、美術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它製作材料、工具極其普通,方法簡便,集審美與實用於一身,深受學生尤其是農村孩子的歡迎,常被作為課堂創作的主要表現方式與第二課堂活動內容。那麼,小學生剪紙具有哪些特點呢?根據教學實踐我就小學生剪紙的構圖、題材、造型、用色等方面分析其特點:

一、構圖自由,趣味巧合

構圖是藝術創作的重要環節。南齊謝赫的著作《古畫品錄》稱之為「經營位置」,指的是畫面的構圖設計,書法中則稱「章法」。剪紙作為視覺藝術,同樣要講究構圖,但又不同於繪畫的構圖,它突破了繪畫的比例、透視關係、時空關係,較多體現在了藝術要素的組織原理上,包括多樣統一,對稱平衡,對比和諧,節奏韻律等美的形式法則上。但小學生剪紙的構圖較之要自由、靈活一些,呈現出一定的隨意性趣味性,形象任意組合可看可玩,而且年齡越小這方面體現的越強。隨著他們的成長,認識水平的提高,才會使其理性地運用美的形式法則指導創作成為可能,這可以從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的剪紙創作對比中得以發現。這主要是因為低年級學生的想法具有易變性和幻想性特徵,中高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得以發展的結果。

二、感悟生活,揮灑童真

這是在題材上對小學生剪紙作的概括。藝術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來源於生活,又在生活中提煉,既反映生活又高於生活。剪紙作為藝術種類之一,作為大眾化的民間藝術,自然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它的許多題材或反映了社會性的農俗活動,或表現了自然景物,或體現了民族文化與自己的祈盼。小學生剪紙既與之相關,又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作為一個特殊年齡段的群體,他們在思想認識,行為舉止上有著獨特的理解方式,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不像成年人那樣受思維定勢影響大,很多平凡的事物在他們眼中顯得異常的鮮活,在他們手中變得妙趣橫生。所以,小學生剪紙在創作題材上既反映了他們對自然生活的觀察理解,又真實地反映出作者的審美情趣與獨特的精神風貌,揚溢出濃厚的地方特色。如傳統剪紙用石榴、西瓜多籽暗合子孫興旺,這些過去人們的思想,當然不會出現在現代兒童剪紙創作中。

三、造型生動,誇張概括

剪紙的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按不同的標準有多種分類方法,這裡將它分為美術型和工藝型剪紙。美術型剪紙以寫意為主,詩情畫意,風格質樸生動,是表意性藝術形式。工藝型剪紙精雕細縷,工藝精湛,有繪畫化剪紙,有程式化圖案組合。

兩相比較,結合學生實際,我們無論從年齡身心特點,接受能力,還是教學目標,課程價值來看,我們都無需太過追求純工藝的剪紙。小學生作品貴在心靈自然無拘束的流露,它不同於經過縝密地設計,刻意修飾的成人剪紙。而是用兒童的藝術語言,獨特的方式去理解去表達。他可以將信手捏來的碎紙想像成多種形象,創造出耳目一新的形象。它的生動性、誇張性體現了剪紙高度的概括手法。所以,在造型時能減則減,以簡代繁,以少勝多,抓住美的因素,誇張主要部分,多一份稚拙之氣,少一份雕琢之痕。這也能有效地克服部分學生見到繁複的花紋而煩惱的憂慮之感。

四、用色鮮明,傳情達意

謝赫在鑒賞繪畫用色方面作了「隨類賦彩」的精闢論述,那麼,剪紙是否也是這樣呢?答案是否定的。民間素有「紅紅綠綠圖個吉利」「紅間綠,花簇簇」等設色要決,可以說喜樂、祥和是剪紙藝術永恆的基調。從這些俗語的字面就可以理解,剪紙的設色並不強調形象自身色彩的如實反映,它完全不考慮事物的固有色、環境色、光源色等變化,而取決於主觀臆斷主題需要,受深厚的文化底蘊審美情趣而影響。如單色剪紙最常見的是紅色,動植物,人物、建築等都可以是紅的。它傳遞出濃濃的溫情,烘托出了熱鬧喜慶的氣氛,隱藏著中國傳統文化背景。即使是彩色染色剪紙也強調的是色彩的對比、鮮明,而忽視物體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如果用寫實和寫意來理解古代繪畫和剪紙在用色上的不同,「隨類賦彩」更偏重一點寫實,剪紙的設色更寫意一點,呈現出明快、醒目的格調,與小學生喜好高純度色彩的傾向相吻合,他們的剪紙也繼承了這一特點。

小學生剪紙具有哪些特點?什麼樣的剪紙可稱佳作?我曾就此問題查找過有關資料,但均無所獲,雖屬遺憾,但卻越發讓我覺得撰寫此文的必要性,它對小學剪紙教學的實施與作品評價有著很重要的價值,我願以此作拋磚引玉之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