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剪紙的品種與民俗作用

(一)窗花 窗花是民間剪紙中分佈最廣、數量最大、最為普及的品種。其他剪紙品種都是在窗花基礎上的發展與延伸。南北各地農村在春節期間都要貼窗花,以此達到裝點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並寄托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願望。窗花可分為單色窗花、彩色窗花和紙塑窗花三種。彩色窗花又有染色與襯色之分。染色窗花以河北豐寧、蔚縣所出最為著名。先刻後染,色澤明艷,光影效果極佳。襯色窗花以廣東佛山所產最為著名,用金箔紙或銀箔紙剪刻出主體紋樣,背襯各色彩紙,金碧輝煌、富麗典雅。這種做法叫做「銅襯料」。紙塑窗花以陝西渭南地區所作最有代表性。用各色彩紙剪拼形象,人物頭面用白布包裹棉花,再作彩繪、開臉,形成浮雕狀造型。窗花的表現題材極其廣博,舉凡戲劇人物、歷史傳說、花鳥蟲魚、山水風景、現實生活及吉祥圖案均可成為窗花的表現內容,可謂無所不有。其中又以寓意吉祥的窗花數量最大。窗花的俗作用最為集中,不僅美化生活環境,而且寄托著對生活理想的追求與渴望。祈祝生活富裕、後代昌隆、人壽年豐及辟邪迎祥等主題是窗花表現最多的主題,體現了窗花古老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裝飾剪紙 早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了於「人日」在屏風上貼剪紙的習俗,開創了剪紙在室內裝飾中發揮作用的先河。敦煌莫高窟內發現的裝飾紙花是更為成熟的室內裝飾剪紙。經過千餘年的傳承發展,裝飾剪紙的品類日漸豐繁。今天,民間剪紙中的掛簽、頂棚花、炕圍花、灶頭花,均屬裝飾剪紙。掛簽是貼在門媚上的剪紙,上沿貼牢,下面大部懸空,可隨風飄動。掛簽又叫「掛錢」、「掛千」、「過門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說:「掛千者,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颶,貼在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懸也。是物民戶多用之。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餘者,日小掛千,乃市肆所用也。」山東南部、江蘇北部的郯城、邳縣等地又有套色掛簽,俗稱「換堂於」。其法取五色彩紙剪刻成型,局部刻斷,各部分相互調換、鑲嵌,形成色彩絢爛的裝飾效果。頂棚花是貼在天花板上的剪紙,中央是一張大型的團花剪紙,四角貼上角花。這種佈局俗稱「四菜一湯」。民間新屋落成。新糊頂棚,以及過年過節、辦喜事等都要換貼頂棚花。 炕圍花是沿炕周圍貼在牆上的剪紙。炕圍花的作用不僅是裝飾牆面,還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以團花為主的對稱佈局,造成了很強的向心力;完整的裝飾層次加強了室內祥和富足的氣氛,暗示著生活的理想。
(三)特種剪紙 特種剪紙是在窗花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純觀賞性剪紙,這種剪紙具有較單純的審美價值,做工精湛,風格高雅,經過裝裱或裝框,置於室內以供觀賞。創作特種剪紙的代表性人物是江蘇揚州張永壽。他自幼研習剪紙藝術,成年後形成個人風格,以剪制菊花最為擅長。他的作品造型精準,線條流暢。充分調動剪紙的藝術語彙,將物象壓縮在二維平面上刻畫成生動的形象,但在視覺感受上卻充滿三維空間的意味。作品雖然不表現物象的重疊交叉,但觀眾看到的卻是飽滿而立體的形象。特種剪紙的文字造型極有興味,文字的筆畫都經過了美化處理,用各種花鳥蟲魚等圖形充任筆畫,匠心獨運。彩色臉譜也是在戲劇人物窗花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特種剪紙。臉譜造型極盡精妙,通常選取形式感強、色彩豐富的譜式,用彩色剪紙的方法製成專供觀賞的工藝品。觀賞性剪紙的形成與窗花關聯密切,雖然不承擔窗花的民俗作用,但是其精湛的技藝與完美的形式又對窗花、掛簽、炕圍花等實用性剪紙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促進了窗花創作的提高與深入。
(四)繡花樣子 剪紙繡花樣是刺繡的粉本,也就是刺繡施針的依據。先用無色的薄紙剪刻成各式紋樣,貼在待繡的地料上,再依樣繡花。刺繡完成時,紙樣於就被繡線覆蓋,再也取不出來了。因此,繡花樣於又是一次性的刺繡粉本。雖然繡花樣子的最終效果將表現為刺繡,但是,就其本身的藝術特徵而言,又是剪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繡花樣對刺繡工藝的作用非比尋常,造型優劣直接關係到刺繡紋樣的成敗。用繡花樣子刺繡時,施針便利,只須沿紙邊下針,即可得到挺括的線條或齊整的輪廓。由於紙樣的襯托作用,刺繡紋樣會出現高鼓平滑的效果,有效地增強了繡品的裝飾性。有些繡花樣子還帶有針孔構成的虛線,以便於繡作者施針和變換顏色。根據不同的需要,民間藝人創作了各種各樣的繡花樣子。用於刺繡服飾的花樣有「領口花」。「袖口花」、「胸花」、「花邊」、「裙花」、「褲腳花」;用於鞋襪的有「鞋頭花」、「鞋面花」、「襪底花」等。用於刺繡日用紡織品的繡花樣於有「被面花」、「枕頭頂花」、「帳沿花」、「鏡簾花」、「門簾花」等。刺繡小品如扇子套、眼鏡盒、錢包、香囊、荷包等各種配飾,也都可用剪紙繡花樣為粉本進行刺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