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小不忍則亂大謀

生活中,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手,有時候採用何種手段已不太關鍵,而如何保持好自己的情緒才至關重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是一種很滑溜的東西,有時滑溜得讓人捉摸不到,但是,不管怎麼滑溜,你都要想辦法將它捏得緊緊的。因為這關係到你能否在社會上游刃有餘地生存。
    有許多人能把情緒收放自如,這個時候,情緒已不僅是一種感情上的表達,而且成了攻防中使用的武器。有時候,掌控不住情緒,不管三七二十一發洩一通,結果搞得場面十分難堪。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碰到這種擦槍走火的狀況。但是,聰明人有將不良的情緒馬上收回來的本事。
    自古以來,評價人的標準,只要看一個人的涵養和行事的風格,就知是否可以成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將之風,因此要成為人上人,除了常識與能力之外,全視其能否將情緒操控得當。一個人的涵養來源於他的修養,有修養之人都懂得控制情緒。遇事不能冷靜,並且以某種極端手段處之的人,決不是一個有修養的人。
    情緒處理得好,可以將阻力化為助力,幫你解危化險、政通人和。情緒若處理得不好,便容易失去控制,產生一些非理性的言行舉止,輕則誤事受挫,重則違法亂紀。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幫助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產生了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遲早為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隱忍等待。於是,他故意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這樣,才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控制好情緒需要理性的克制,需要雅量。雅量,將使你面對攻擊者保有最完美的自尊和最充分的人格主動權;雅量,還將最終迫使攻擊者情願或不情願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地位。
    克制,乃為人的一大智慧,它有助於人們在攀登理想境界的征途中,消除情感世界不可避免的潛在危機。因而,對於一個成功的開拓者來說,它既是實現既定目標的保證,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點。假如李淵當初聽了隋煬帝的話,怒火中燒馬上與之理論或採取兵變,很可能會因為準備不足,時機不成熟而失敗。一旦失敗,則永無機會從頭再來了。
    人生箴言:
    我們這裡講的忍,是一種等待,為圖大業等待時機成熟,忍之有道。這種忍,不是性格軟弱,忍氣吞聲、含淚度日之舉,而是高明人的一種謀略,是為人處世的上上之策。
返回列表